新华丝路首页
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

在古代,假山是一种奢侈的艺术

责任编辑:lixiaowei 2016-04-29 15:56:39

假山是一种奢侈的艺术 图片来自于网络

假山是一种奢侈的艺术 图片来自于网络

【经济钩沉】

决策者若不务正业,在其他行业越专业,就越是坑人无底线。

古代野史笔记《西京杂记》中载,西汉茂陵富豪袁广汉,在咸阳北邙山下修筑了一处花园,东西阔四里,南北长五里,园内用石头砌成假山,高十多丈,绵延数里。一些奇异的动物如白鹦鹉、紫鸳鸯、牦牛、青兕等散布其间。这差不多是现存史料中关于假山的最早文字记录了。主人公袁广汉以此夸富于乡,高调享受生活,最后因犯罪被诛杀,没得好死,豪宅也被没收。

袁广汉生活的咸阳,属于关中平原,罕见高山。中国南方,尤其江南、岭南一带,出门皆真山真水,古木奇峰,或俯视清流,或高踞磐石,如诗如画,无需叠石累土,浪费人力物力。北方富豪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,赏尽天下美景,物以稀为贵,假山便应运而生。

最初的假山估计就是求其形,我有我开心,对造型和材料还没什么追求。到了宋朝及以后,就有很多讲究了。试举几例。比如,宋朝富有人家做假山,喜欢用雄黄、焰硝,和土而成。原因是雄黄能辟虫蛇,以免它们藏身其中,吓主人一跳。神话故事《白蛇传》中,许仙就是用雄黄让白娘子现了原形。焰硝呢,能生烟雾,阴雨季节,云气聚集,貌似真山。土豪们出得门来,看到微缩的云雾缭绕,仿佛亲身到了某地,产生一种虚妄的拥有感。这样容易造成空气污染,PM2.5严重超标,但彼时尚无环保概念。比如,土豪们一定要用太湖石,且尽量因物制宜,大小高下,审时度势,切忌斧凿。因为石头也有皮肤,如果骨肉露出,枯槁不复润泽,不易生苔藓之类植物,就没有古意了。

在假山艺术范畴,历来见解较多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明朝谢肇淛认为,当时的所谓名园,都是楼台亭榭壅塞,奇石堆叠,各种让人恶心的对联累累相望,徒增笑尔,暴发户和太监富豪之类俗人尤其爱干这事。也就是说,我们这些后人看到的很多“传统建筑”、“文化符号”,在刚刚建成的年代,是被人诟病的,只是后人及其更后的人又制作出更加粗糙、更加令人恶心的建筑,反而衬托出前者的“好”来,使其看上去不是特别可笑了。那么,怎样才算“好”的假山艺术呢?古人多认为,北方平原上的假山制造者,见过山的不多,假山是凭着想象制作的;南人则是舍弃真山做假山,胸中已经有了山的模样。故可以做到“景不重叠,石不反背,疏密得宜”,人工之中不失天然,偏侧之地又含野意,不琐碎而可厌,勿整齐而近俗,勿夸多斗丽,勿太巧丧真,在自然和人工之间能找出一个平衡点,方为高人。

真正让假山艺术达到顶峰的,也许是北宋徽宗时代。徽宗本质上是个艺术家,他画的花鸟虫鱼,他的瘦金体书法,在古代文化艺术中绝对占有一席之地。他对“美”孜孜以求的执着,他的文艺范儿,自然也会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,体现在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中。假山艺术遂发扬光大。宠臣蔡京和朱勔等人为取悦皇帝,在苏州专门设立应奉局,从江浙一带搜罗大量珍奇花石,并花费巨额公款将其运到东京开封。此种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、对政府造成的恶劣影响,我们就不细讲了,古籍中对此曾有详细而生动的记录,总之是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。不过,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:蔡京和朱勔并不仅仅是阿谀拍马之辈,他们是有鉴赏能力的,甚至称得上才能卓越。他们对花石的选择、裁剪、搬运、装饰等一定有着相当的水准,否则也满足不了宋徽宗的审美。一个内行的上司,加上更加内行的下属,同时举全国之力来干这一件事,还有干不成的吗?所以,他们制作的假山如果能流传到今天,一定是艺术精品。

但从民生角度讲,他们无疑是当时百姓的灾星。决策者若不务正业,在其他行业越专业,就越是坑人无底线。那些爱好广泛的决策者,不可不察。

(本文转自证券日报,作者系深圳杂文家)